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遠東人月刊>老遠東.新挑戰-專訪吳博士汝瑜
老遠東.新挑戰-專訪吳博士汝瑜
新聞出處:/新埔化纖廠.鍾潁貴
記 者:據說吳博士之前也曾是     遠東紡織公司的一員,     可否請您談談這一段經     過? 吳博士:是的,我在民國62年     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     系,為中大在台復校     後第一屆畢業生,預     官退伍後,民國64年即進新埔化纖廠擔任棉二廠值班主管     ,一年後調入甫成立的製程管制處(當時的處長為現今的     張資深副總經理),除了製程管制外,張資深副總並鼓勵     大家做新產品研發,我的題目就是「使用PET做塑膠方面     的用途」,從此展開了我研發的生涯。     民國66年,全世界的PET瓶剛開始萌芽,經過審慎考量,我     認為以PET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必能在塑膠瓶方面有很大的     市場,故建議公司開發,可是當時適逢石油危機,在各大     公司面臨裁員緊縮的情況下,公司認為投資以暫緩為宜。     直至民國69年,公司才決定要量產PET瓶,但此時我也正好     接到澳洲Monash大學材料系獎學金,因此決定赴澳進修。 記 者: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吳博士又回來遠東紡織? 吳博士:我的博士論文通過後,返國至工研院材料研究所工作三年     ,於民國77年初移民澳洲,首先在Monash大學材料系做S     enior Research Fellow,研究的題目是「第二代氟玻璃光     纖的被覆層」。民國79年底進入澳洲聯邦科技研究院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工作,負責澳洲高分子工業方面的研究。     雖然我離開了遠東,但和原來的主管(如:張資深副總經     理、曾副總經理及成協理)都還保持聯絡。大約在三年前     ,張資深副總邀我擔任化纖總廠顧問,並於二年半前,打     電話至澳洲告知我遠東成立了研究所,問我願不願意回公     司服務。雖然當時我有很高的意願要回來,但考量當時家     庭情況,並沒有回應,直至最近曾副總再度邀我回來,才     開始慎重考慮。我覺得目前兒女都將獨立,再加上過去這     二、三年擔任化纖部顧問,對化纖技術研發方面比較了解     ,另外在澳洲擔任工業界研發的經驗,加上我對國內科技     界高層人事亦較熟悉,尤其是工研院,我認為我已有較高     把握從事研究所的工作,故決定再回公司,後來再和席總     經理面談時,他居然還記得我,讓我很感動,便毅然辭掉     了澳洲聯邦科技研究院的工作,重返公司接受新的挑戰。 記 者:您認為研發工作的重點何在? 吳博士:新產品及新事業的開發絕非單一個研究所可獨立達成,遠     東紡織為多元化的大企業,部門繁多,必須靠各部門之合     作,共同協力。我們不可能永遠停滯不前,沒有新的研發     產品,未來就沒有延續的力道與可能! 記 者:最後,能否請博吳博士談談未來遠東紡織的研究策略? 吳博士: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們要強調「由顧客驅動的研發」     (Customer Driving R&D)。研發的驅動力可分為從市場     的拉力(Market Pull)到技術的推力(Technology Push     )。但根據國外經驗,絕大部份成功的研究來自客戶的需     求,所以了解客戶的需求與動向是非常重要的,這須要公     司售貨服務、業務與研發人員密切的配合才能做好。     此外,在核心技術方面,研究所未來一極重要工作是整合     公司上、中、下游,這種跨部門的研發是我們過去從未嘗     試的工作,如何協調各單位,放棄本位主義與「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的心態,將新產品合力推出,是未來研究所的     一大挑戰。在這種上、中、下游整合的計劃。我們不能容     許其中有任何一環節不能全力投入,而招致整個新產品計     劃失敗。     在非核心技術方面,我們的策略為「建立新的技術平台」     ,這個平台和我們現有的技術平台相距不遠,應不難建立     。將來會有許多新產品利用此新平台做發射台,爾後在這     些新產品中又能找到另一新的技術平台,奠定我們永續發     展的基礎。     「新的技術平台」與「平台新產品的開發」絕非我們自己     能獨立達成,必須結合可利用的資源,如元智大學、亞東     技術學院、遠東集團其它企業、工研院、國內外各大學與     研究機構,甚至與其它公司結盟,才能達到雙贏,共創美     好的未來。  ****************************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