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新聞花絮>花50年做實驗!遠東新世紀如何讓舊衣變黃金?
花50年做實驗!遠東新世紀如何讓舊衣變黃金?
新聞出處:遠見 文 / 王昱翔 攝影 / 池孟諭

台灣每年製造10萬噸寶特瓶垃圾,當中近7萬噸被遠東新回收利用。如今寶特瓶不夠用,紡織老廠遠東新世紀看上最棘手的舊衣垃圾。究竟,遠東新如何把廢棄物變資源,成為循環紡織領頭羊?

疫情衝擊舊衣出口,也讓新北市正川回收廠幾乎爆滿,幾位員工加緊挑衣、打包,騰出空間。其中有批貨很特別,全是特別挑出的聚酯纖維舊衣,不是運往港口,而是送至遠東新世紀(簡稱遠東新)實驗工廠。

圖/左起依序為遠東新經理蔡翔秦、遠東新營運長張丙秋、遠東新協理黃全億。池孟諭攝

過去,舊衣回收困難、成本高,多半只能當垃圾掩埋焚燒。如今透過遠東新的化學回收法,舊衣也能成為資源、重獲新生。

投資上億建實驗廠,一解多年舊衣困境

「我們花上億成本,打造出領先業界的實驗工廠!」遠東新協理黃全億自豪說。

一路走來不容易,遠東新經理蔡翔秦直言,「我們研究七年,每年都想放棄。」

遠東新雖然具備世界知名的寶特瓶回收紗技術。但全球每年生產8100萬噸聚酯,但當中僅1/3用於寶特瓶等包材,其餘都製成紡織纖維。未來要走向100%回收料,就要從紡織纖維、也就是回收舊衣中找出路。

2013年,遠東新團隊開始研究舊衣回收,才驚覺衣服遠比想像複雜:首先,一件衣服由多種材質混紡,難以單獨分離材料;其次,衣服五彩繽紛、染料緊緊黏住布料,脫色也成問題。

當時蔡翔秦心想,既然衣服複雜,不如先分類吧?以100%聚酯衣來說,可用過去寶特瓶的物理回收法,將其破碎後再生,相對容易;但聚酯65%以上又非純料者,得藉高成本、耗能的化學回收,才能將多餘染料、材質溶出;最後,聚酯65%以下者,則無回收效益。

盤點完畢後,團隊一面改良化學回收技術、降低成本,一面苦惱舊衣分類難題。畢竟,靠人工成本太高、無法商業化,且分類完沒回收效益的舊衣,難道又要焚燒掩埋嗎?

蔡翔秦回憶,一度覺得玩不下去,好在結識擅長光學辨識的智譜科技,雙方一拍即合,合作開發分類儀,借重不同纖維在光學下的反應原理,完成最困難的分類步驟。另一方面,串聯汽電共生廠,讓沒回收效益的舊衣也有去處。

為了突破舊衣回收技術,累積投資上億,背後有著遠東新董事長徐旭東和副董席家宜的大力支持。

遠東新營運長張丙秋印象深刻,徐旭東2008年斬釘截鐵說,「我們不可能讓石化產品沒回收、一直做,未來一定是Loop(循環)。」一路以來,徐旭東也親自開會、關心各項永續計畫。當2017年,團隊提案打造要價上億的模擬工廠,徐旭東也「阿莎力」支持。

綜觀遠東新,能從寶特瓶回收紗球衣、海廢回收球鞋、做到舊衣回收,可說是一場長達50年的循環長征。

從不賺錢咬牙做起,遠東新循環再蛻變
早在1970年代,台灣經濟剛要起飛,遠東新就已開始實踐廠內廢料循環。

張丙秋解釋,由於遠東新產纖維,又做瓶用粒子,跨足上中下游,熟稔材料特性,加上產品線廣,成為當年少數有能力回收工業廢料的紡織廠。

1988年,遠東新應政府要求,和新光合纖合資台灣再生公司,專攻寶特瓶回收。然而,外頭收的瓶子品質不一也不乾淨,處理難度高,技術也未成熟,台灣再生陷入虧損,新纖2006年選擇退出。

當年回收儼然是賠錢生意,但席家宜不放棄、執意接下台灣再生,改名亞東創新,還傾注公司技術、咬牙扭轉虧損。當時,張丙秋便和團隊著手改良製程,把原本60%的轉換效率,逐步提升至80%。

遠東新世紀從寶特瓶回收紗球衣、海廢回收球鞋、做到舊衣回收。

圖/遠東新世紀從寶特瓶回收紗球衣、海廢回收球鞋、做到舊衣回收。池孟諭攝

為何不賺錢也要做?關鍵是遠東新長年和國際品牌打交道,預見今日的永續商機。

2010年,遠東新和NIKE合作寶特瓶回收紗球衣躍上世界盃、一夕爆紅,數十年長征總算傳回捷報。不僅象徵遠東新回收技術躋身高端機能衣,更證明「循環」真的有「經濟」效益!

如今,徐旭東最常追問團隊,遠東新後疫情的New Fiber(新纖維)進展到哪裡了?

「我們不滿於現況!」張丙秋笑說。已是全球第二大再生酯粒供應商的遠東新,仍未停下追求循環的腳步。


遠東新世紀

成立時間:1942年

董事長:徐旭東

主力產品:聚酯粒、聚酯絲等化纖產品及胚紗、胚布等

2020年營收:2068億元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