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經濟當道,資訊專業已成為新世代人才的競爭優勢,雲端、數位技能尤其受到重視;然而,日新月異的科技應用也考驗著學校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如何解決學用落差成為產學共同面對的挑戰。為此,元智大學與遠傳電信、集團創新辦公室(DRIVE Office)合作,連結全球雲端巨擘Microsoft、Google的數位資源,共同開展人才培育的大業。
攜手企業 引入國際資源
人工智慧(AI)的崛起,牽動產業發展的軌跡,元智大學以智慧校園為目標,在豐富的師資、學生與設施等資源基礎上,致力創新教育,培育國際化的數位跨域人才。其中,頂尖的教學品質是養成人才的先決要件,校方除了提供學術研究訓練,更積極尋求外部資源,期能貼近實務需求,規劃完備的數位課程,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
而要確實掌握產業需求,作為遠東集團科技先驅的遠傳電信,無疑是合作首選。遠傳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實力深厚,擁有優異的整合能力,並深耕智慧城市、製造、醫療、交通和零售等領域,近年更攜手微軟,積極協助企業和校園數位轉型,將經驗傳承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雙方因此啟動「微軟雲端校園培育服務」專案,由遠傳團隊技術指導,協助元智開設微軟的國際化人工智慧課程,同時培訓種子教師,提升教學量能。此外,鑒於考證需求逐漸增加,特別規劃建置桃園市第一座微軟技術國際認證試場,鼓勵學生報考,增加就業競爭力。
除了微軟,科技龍頭Google亦在數位發展領域扮演關鍵角色。為此,元智透過遠東集團轉型創新的火車頭--集團創新辦公室(DRIVE Office)引薦,與Google Cloud簽訂「共同商業合作計劃」,由Google協助在校內建置Google Cloud Platform應用平臺,提供課程教材、教學簡報、測驗題庫、創新實驗課程,以及全球雲端認證計劃…等豐富的教學資源,目標在3年內協助1,500位學生獲得國際認可的Google Cloud雲端基礎認證,以優先取得Google合作企業夥伴徵才的入場券。
加強溝通 一一化解難題
嶄新的合作方式突破以往的課程設計框架,同時也考驗著夥伴間的默契。元智與遠傳合作初期,由於學校與企業的組織架構迥異,對內溝通步調難免不一致,加上計畫內容涉及校內多個處室的職掌,主責單位整合各方意見相對耗時,所幸經過充分交流,雙方默契漸增,能以更有彈性的模式繼續推進計劃。
數位雲端課程正式上線後,第一線教師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學習、發揮資源的價值,則是另一項艱巨的挑戰。所幸元智的教授們衝勁十足,在短時間內熟悉新的教學工具,並調整現有的課程結構、授課方式,將先進的科技應用與解決方案融入教學,同時,校方也規劃獎勵機制,鼓勵更多教師參與培訓。
不僅開辦微軟國際課程、打造認證辦公室,元智與遠傳也議定下一步將深入發展「5G智慧校園心生活」、「全雲端校園」與「元宇宙產學合作」等項目,打造智慧校園。儘管所需時間、資金與人力成本甚鉅,並非一蹴可及,但雙方仍堅定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歷經多道關卡,元智大學與遠傳電信、集團創新辦公室(DRIVE Office)齊心協力,完成第一階段的數位校園轉型,「數位雲端課程」合作計畫更獲得教育部肯定,取得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國際認證考場的建置工程也正式啟動,未來可望吸引更多新秀加入,促進學校在資訊科技領域的發展,並與國際接軌。
另一方面,課程施行亦逐漸步入正軌。以微軟課程為例,2023年第一季開設4門相關課程,累計281人次修習;第二季舉辦2場證照培訓營,總計188人參加,其中154人取得證照,通過率達81%,並特別邀請微軟台灣研發辦公室代表到校分享職場經驗。在Google數位課程方面,2023年第一季著重輔導學生完成Google Cloud Computing Foundations(GCCF)基礎訓練,開設9門課程,吸引近350人修課;第二季則聚焦於專題成果展與工作坊,並著手規劃Google Cloud中階課程。
跨界育才 擴散社會影響力
在國際科技大廠的支持下,元智進一步促成學術界、產業界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2022年10月5日舉辦「產業先鋒論壇《數位、創新與永續》暨聯合徵才活動」,邀請來自遠傳、台灣微軟與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等貴賓,針對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二大面向進行跨域對談,同時規劃「產業與願景聯合徵才活動」,安排遠東新世紀與多家工業區廠商到現場獵才,吸引300位學生共襄盛舉。此外,2023年校方也與微軟合作「桃園市社區發展計畫」,由元智設計資安教材,並推廣至社區,以促進輔導學員就業與考取證照,微軟亞洲數據中心Caroline McGrath經理更蒞臨校園致意。良好的績效讓桃園市政府也委請學校參與「全民資安防護」專案,共同協助普及資安教育。
透過此次串聯集團內、外資源推動「數位雲端課程」計畫,元智成功打造亮點課程,將業界最新的技術及經驗帶進教室,開啟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軟實力,也為「5G雲端智慧校園」轉型立下穩固的基礎。隨著企業與學校的關係更加緊密,學生也獲得更多實習的機會,能及早掌握企業的需求、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數位跨域的人才。未來相關課程資源亦可望延伸至社區教育、國高中生或職業訓練…等,提升全民的資訊科技素養,與社會共榮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