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新聞花絮>Nike、露露檸檬做永續都找它!76歲遠東新,為何在最潮ESG圈子爆紅?
Nike、露露檸檬做永續都找它!76歲遠東新,為何在最潮ESG圈子爆紅?
新聞出處:文 鄧凱元 天下雜誌

5年前幫Adidas做出海廢鞋的遠東新,近來Nike、露露檸檬等國際大品牌,喊出環保或淨零目標,共同找上的也是它。這家70多歲老紡織廠,在台灣最早研發寶特瓶回收再製,為何董座徐旭東面對淨零趨勢,仍說「壓力超大」?

右圖: 紡織是高耗能產業,但人類還是要穿衣服,遠東新透過寶特瓶再製減少碳排,廠區裝太陽能板,增加綠電。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從上海發跡開始算起,製造內衣起家的遠東新,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

但擁有老靈魂的遠東新,做起現在最潮的ESG,卻一點都不老派。

所屬的遠東集團,今年成為入榜天下永續公民獎,家數最多的大型集團,包括遠東新世紀、遠傳、遠東百貨、遠東巨城購物中心,共有4家成為「天下永續100強」。


【小檔案】遠東新世紀

2021天下永續公民獎排名/大型企業組No.13
董事長/徐旭東
CSR最高負責人/徐旭東
在台員工數/3530人
2020年營收/2067.69億台幣
ESG心法/搭上永續消費趨勢,持續開發環保創新產品,綁住國際運動品牌的心。


談起ESG,遠東新世紀董事長徐旭東拉高嗓門說,愈大的品牌客戶,愈重視ESG,「壓力大得不得了。」

然而,品牌商愈要求供應商做ESG,對遠東新就愈有利。

原因在於,當紡織產業與上游的石化業,不斷因為高耗能被環保團體盯上,遠東新卻因30年來不斷開發新環保材質與新製程,累積了同業難以超越的技術底,成為Nike與Adidas,以及海洋保育團體Parley for the Oceans,在環保創新領域指定合作的關鍵伙伴。

它如何做到?

時間回到30年前,當時飲料瓶的材質,剛從玻璃轉為塑膠瓶。塑膠瓶的重量輕、韌性高,一下就取代玻璃,成為各家飲料廠最愛的容器。

但問題來了,30年前還沒有寶特瓶回收技術與生態圈,用過一次就丟掉的寶特瓶,是政府與社會都頭痛不已的難題。

在政府的鼓勵下,當時還沒改名為遠東新的遠紡,與新光集團合資做寶特瓶回收技術的開發。

這項技術,當時台灣沒有人會做,合資公司連年虧損,新光選擇退出,但遠東卻買下股份咬牙苦撐。

台灣5成寶特瓶被它回收再製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說,以前紡織界很少人看好環保材質,「30多年過去,遠東新現在已經是台灣回收聚酯粒的代表,你也找不到第二家像他們那麼堅持的了。」

堅持的結果,是遠東新幫石化與紡織業,開發出現有科技水準下,最可行也最有經濟規模的減碳解方。

以回收寶特瓶為原料製成的回收纖維,較傳統從石油製成的纖維,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63%。

台灣50%的寶特瓶都是由遠東新回收再製,它也是日本最大的寶特瓶回收商,遠東新在回收聚酯的領域,穩居世界第二寶座。

「當初研發這個技術的念頭很簡單,就是覺得寶特瓶只用一次就丟掉,實在很浪費,」徐旭東接受《天下》專訪時,拿起桌上的寶特瓶敲了又敲。

不過,雖然站穩了寶特瓶回收纖維的產業地位,但後頭的追兵很多。

遠東新30年來的生存之道,是不斷研發新材質、新製程,讓品牌在喊出環保與淨零等宏大目標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遠東新。

例如,5年前遠東新獨家幫Adidas開發全球首雙海洋廢棄物製成的運動鞋,就讓Adidas搶盡了海廢回收的鋒頭。

當時,Adidas還專門派人來台頒發「永續獎」給遠東新。「我們其實只是提出這個想法,也不知道結果會怎樣,結果台灣竟然做到了,」時任Adidas鞋材事業部資深經理喬吉(Kelli George),在頒獎典禮後對《天下》記者說。

不只Adidas,Nike想開發劃時代的無水染整製程,也是找遠東新。

原來,傳統的染色方法,每公斤布料要耗費100多公升的水,才能把染料附著於布料上。而無水染色技術不需要水或化學助劑,而是以二氧化碳當介質,取代水的功能。

而且,經過高壓變成液態狀的二氧化碳,超過95%都能循環再使用,不會外洩。

讓原料像英特爾一樣有品牌
屢屢成為品牌指定的創新材料、製程開發伙伴,黃博雄說,遠東新的優勢是,和品牌間長期累積信任關係,而且因為有能力開發出獨門商品,旗下的創新材料,已打響屬於製造商的品牌。

「原料也應該要有一個品牌,就像電子業的Intel inside一樣,我們也逐漸走向這條路,」遠東新總經理鄭澄宇說。

在國際大品牌間做出口碑,也成為遠東新爭取新客戶的關鍵利器。近日,紡織界兵家必爭的高價運動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要推出全新的回收纖維產品線,也找上遠東新合作,目前正準備擴張新產線。

看好環保產品已經是大勢所趨,遠東新也正在日本、越南、菲律賓、美國等地佈局。

「我們真的已經苦了很久,大家都不聞不問,現在終於變成是大家都需要的產品,」鄭澄宇說。

不過,新開發的技術從零開始到獲利,時間很長,鄭澄宇坦言,這麼多年來,公司內部也常辯論,值不值得承擔這風險,「但公司還是給我們空間,讓我們去試一試,很多創新都是這樣一步一步慢慢磨出來的。」

研發超燒錢,資金怎麼來?
但要有本錢慢慢磨,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公司要不斷砸錢。

於是,過去幾年遠東新不斷地投資,也不斷增資,事實上他們開發的技術,胎死腹中的也不少。

右圖: 從零開始投入回收寶特瓶,遠東新回收聚酯粒產能已達世界第二。(黃明堂攝)

但遠東新有個創新的解方,讓燒錢的創新與綠色轉型,能有資本市場的加持。

方法是,透過ESG概念來融資。歐州體系的銀行幫了遠東新大忙,遠東新財務長王健誠說,綠色債券在歐洲已經是行之有年的金融工具,但5、6年前台灣還沒人做過。

因此2016年前後,滙豐、法國巴黎銀行、法商東方匯理等歐系銀行都來找遠東新,要合作發行綠色債券,「我們其實也不是很了解這是什麼,」王健誠說。

但隔年有了新契機,剛好金管會要在台灣推行綠色債券,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遠東新成為繼中油之後,第一家發行綠色債券的民營企業。

而這筆綠色債券,就用在無水染整,以及再生聚酯粒開發等技術上。

近兩年,遠東新也持續運用ESG概念來取得相對便宜的資本。例如,去年與東方匯理銀行合作的永續指數融資,以及今年5月與凱基證券合作的社會責任債券,都是台灣首創。

「成本大約只有一般融資的一半左右,你現在一般銀行借貸哪可能做到這樣,」王健誠透露。

凱基證券表示,社會責任債券的募資,用途是回收廠的投資、提供新冠肺炎抗疫物資,以及在地採購、支持中小企業於疫情間維持員工就業等目的,因此也呼應這樣的籌資計劃。

這條艱辛的道路,鄭澄宇說,沒有大老闆在背後的支持與授權,很難做到。與徐旭東長年接觸,安侯永續顧問公司執行董事黃正忠說,「他(徐旭東)的點子特多,而且對新的事物很感興趣。」

一份9年前的報告揭露企圖
雖然已經80歲,但是徐旭東對ESG仍事必躬親,連相關教育訓練,以及集團內的ESG會議,都親自參與。

老闆親自督軍,面對ESG這樣的新思潮與新管理方式,遠東新的團隊也馬虎不得。

例如,證券交易在2015年,才要求股本50億以上的上市公司編撰CSR報告書,但遠東新早了3年,就編出第一本報告書。

而且,翻開這本塵封9年的報告書,近幾年才真正受到台灣企業關注的議題,例如氣候變遷風險管理,以及永續供應商管理等,遠東新早在當時就已經開始關注。

最擔心的,是台灣跟不上腳步
去年,遠東新也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的化纖企業。

同時,一般企業的永續委員會,層級是在董事會之下,董事會的功能是審查永續委員會的提案,但遠東新去年卻把永續委員會拉高到董事會層級,與薪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平起平坐,並且是由獨立董事擔任召集人。

掌握關鍵綠色技術,也比同業早做ESG,但遠東新沒有要停下腳步。他們正在研發的新技術是,要把舊衣服回收,再製成新衣服,打造封閉的循環經濟。

目前,大部份的舊衣服多是掩埋或打碎,作為填充料,無法再製成新衣。若舊衣能分解,再製成新衣,將改變紡織產業的生態與商業模式。

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胡憲倫認為,遠東新長年專注在本業上的環保創新,正在研發的舊衣回收技術,也非常關鍵。

但徐旭東最擔心的,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速度不夠快,基礎建設也還未到位,因此在減碳浪潮下,企業用的電,碳排比歐洲國家高得多。

遠東新的做法是,布建廠內的太陽能板、沼氣發電,同時也正規劃要自行架設陸上風機。

「2050年碳中和太慢了,遠東新要提前達成,但有許多事情要克服,」徐旭東不輕易喊出淨零碳排,但已悄悄展開佈局。

【獨家】徐旭東第一人稱告白:2050才零排放,太久了!

我們現在講2050淨零碳排,但這實在等太久了,還要30年,所以我們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減碳,壓力大得不得了。

國外大品牌,也會對供應商訂下環境或減碳目標,若未能達成就會被踢出合格供應商名單。

另外,環保產品是各大品牌不斷要求的重點,而且消費者現在也要買回收材質商品,大品牌甚至要求做到百分之百使用回收材質的衣服。

我們也要繼續努力,開發天然的生質材料,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但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成本,我做出來後,下游要用得起,不然也賣不動。

除了材料的開發外,我們最大的挑戰是,我們的化纖、水泥、甚至是百貨業,都是用電量很高的行業,但現在綠電不夠。我們自己可以做的是,在各個場所的屋頂,能裝太陽能板都要裝。

另外,我們也規劃風力發電,但風力發電的法規更複雜,而且會影響到別人,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我們也想把煤換成天然氣,但天然氣要拉管線,管線會經過社區,民眾不會願意,所以我們很多廠到不了,這又是個大問題。

所以,企業需要政府的支援,才能取得更多綠電。我認為ESG要做得更好,企業、政府、社會一起來做,影響力才會大。 (責任編輯:王儷華)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