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新聞花絮>遠東建築講座 與古蹟時空對話
遠東建築講座 與古蹟時空對話
新聞出處:聯合報/ 記者 葉冠妤 /台北報導

遠東建築獎邁入第廿四年,持續提倡建築的突破與創新,今年八月首度於台北市孔廟與大龍峒保安宮舉辦「遠東建築獎—古蹟參訪月」,八場活動吸引近六百人參加,前天還舉行遠東建築講座,邀專家來一場懷想古蹟的時空對話。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長李乾朗說,建築不分古今中外,沒有時空距離,至今仍跟我們息息相關、擁有溝通的語言。

二○二二遠東建築講座「懷想古蹟×時空對話」與談人:李乾朗(左起)、周宗賢、李清志、林嘉澍。記者林俊良/攝影

經典古建築 與人類生存相關
「建築就是人對外在環境的反應。」李乾朗從古厝、廟宇、宗祠、城門、關塞、衙署等台灣經典古建築,談及建築與人類的生存與生活相關。

他以泰雅族舟形建築為例,為了禦寒、避風,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條件;清代台灣首富林本源家族建造的林家花園,樓閣呈現三面廳,以牆面將院子一分為三,是封建社會下男女有別的社會結構寫照;原址座落於北市大安區的林安泰古宅,則因路面拓寬而拆解至異地重組。

除保安宮與台北市孔廟建造緣由,李乾朗也介紹陳天來故居、台中霧峰林家大花廳戲台、陳德星堂、新竹迎曦門、高雄旗後砲台、台南赤崁樓、鐵道部等。

有文化認同 才能夠享受古蹟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周宗賢說,古蹟是滿足人類生活需要所營建的具歷史文化的建築物,經歲月洗鍊,成為天、地、人互動下的產物。他指出,古蹟就是史料,見證人類文明發展,讓我們了解地方發展脈絡,並增加民族自尊心與認同感,若文化認同不足,只會走馬看花,必須擁有文化認同,才能享受古蹟。

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說,日本京都居民都具備尊重、守護老建築的共識,隨處可見老建築再利用的例子,連星巴克到京都開店,不只招牌、建材仿古,更號稱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坐在榻榻米喝拿鐵的咖啡店,但他也提及,近來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改造成生活園區引發爭議,也開啟了古蹟活化後如何再現意義的討論。

他舉例說明,像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就重新大改造歐洲古蹟,如義大利威尼斯的海關現代藝術館、巴黎證交所改造為私人美術館。

李清志認為,古蹟不該只是古董,只能擺著不動,或開開咖啡館,古蹟也可有新的變化,以不同方式跟現實生活共存。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