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新聞花絮>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真實競賽 各校援引編入教材
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真實競賽 各校援引編入教材
新聞出處:徐有庠基金會

—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十五週年追蹤報導(三)

台灣現行的升學考試都是「紙筆測驗」,特別是選擇題,導致目前中學生的科學學習,越來越偏重課堂講演,因此很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也不容易讓他們體認到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周遭的事物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2019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即108課綱)」上路之後,自然領域課程增加「探究與實作」,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鼓勵學生從觀察開始發現問題,提出假說,再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說的對錯,最後發表實驗結果。

然而早在2009年,在遠東集團暨徐有庠基金會董事長徐旭東先生、台師大物理學系賈至達教授等人努力之下,針對台灣高中生舉辦第一屆「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成為導入國際科學競賽與教育的先驅。

其參照國際最具規模的IYPT國際賽制,每道競賽題目都像是一個小型研究專題,選題來自生活化的各種物理現象,參賽隊伍必須齊心協力,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取得相關數據,經過重重驗證思辨後得到研究結果,此外還必須在12分鐘內總結研究,以英語向各對手報告並進行辯論攻防。


物理辯論賽選題著重日常的物理現象,參賽者須設計實驗,經過驗證思辨後得到研究結果。圖為2022年IYPT國際賽決賽照片,資料來源IYPT。 圖/徐有庠基金會 提供

實踐108課綱精神
領略探索科學的樂趣

「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舉辦至今已滿15年,成為國際科學競賽與教育的先驅,也吸引眾多高中學校長期參與,影響力也不斷擴散,不僅促成台北市建國中學及高雄市高雄中學成立物理辯論社團;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美國學校、彰化女中及明道中學等更將物理競賽內容正式納入教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也自2014年起開設物理思辨課供學生選修,學習如何推理、辨正及研究。國內各項相關科學活動也援引IYPT選題,如全國科學教具創意競賽、高中暨大專物理辯論賽、全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全國及各分區科展等,「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未來仍將匯聚各方資源,持續擴大影響力。


由建國中學學生自行發起成立物理辯論社團,透過學長帶領及經驗分享,利用多元學習的方式鑽研物理議題。 圖/徐有庠基金會 提供

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 孕育新世代科學家
IYPT台灣代表隊—歷屆選手發展追蹤專訪

為大學與研究做好準備,探索自我也讓自己更強大

高雄中學畢業的邱能泰是2015年IYPT國際賽的台灣代表隊成員,其與物理辯論賽的緣份來自於生活化的競賽題目,像「牛仔褲碰到水後,我們所見的是褲子顏色變了還是亮度變暗?」以科學實驗來探究日常生活議題,吸引他高度興趣,且高雄中學每年參賽的校園風氣與傳統,也促使他加入。

目前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且進入實習階段,邱能泰很樂於在不同角色與思維間跳躍,白天在醫院實習,晚上則打開電腦進行生理訊號的研究,學習如何用數學模型來刻畫生醫訊號中那些看似雜亂卻富有規律的波形。

「我一直記得在準備物理辯論賽時,因為自身數學能力不足所感受的挫責與渴望」,因此邱能泰從大學三年級起便去清大數學系陸續修習基礎數學至高等數學課程,補足在醫學訓練中缺乏的能力。而從「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學到的同儕審查(Peer Review)如今也成為他檢視自我研究的好方法。


邱能泰很樂於在不同角色與思維間跳躍,白天在醫院實習,晚上則打開電腦進行生理訊號的研究,透過物理辯論賽啟發,讓他探索自己,並為往後研究做好準備。 圖/徐有庠基金會 提供

一個公平的機會,一個值得享受的過程

沈子耕從高雄中學、台大物理系畢業後,目前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博士班入學資格,研究聚焦在原子與分子光學物理,以雷射冷卻技術製備超冷原子以實現原子平台的量子計算以及量子模擬。

沈子耕認為「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的題目非常生活化,可以自行在家操作,比的是基本物理能力與研究技巧,「這是一個很公平的機會」。儘管面臨英語表達、實驗設計等諸多挑戰,卻成為日後養份,特別是歷屆學長們回校協助,更形成代代傳承的力量。

「經歷過物理辯論賽的人,做簡報真的比較好,」沈子耕還因眼熟的簡報模版與芝加哥大學暑期實習的新加坡同學相認,對方竟也曾是IYPT國際賽選手。參賽時要將一年的研究成果在12分鐘內清楚展現,這樣的訓練與經驗在日後學術研究的道路上更是助益良多,無論向研究計畫主持人彙報進度,或在學術研討會上與同儕們精準快速溝通,都相當遊刃有餘。


沈子耕(右一)是2017年IYPT國際賽的台灣代表隊成員,當年前往新加坡參賽,獲得團體賽銀牌獎。 圖/徐有庠基金會 提供

聯絡資訊

TOP